戰國野心家

最後壹個名

歷史軍事

“已知窗外壹物為白色、又聽說屋內的顏色和窗外那物的顏色相同,便可以推出屋內的顏色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70章 王子奔鄭弭兵夭(六)

戰國野心家 by 最後壹個名

2019-5-20 20:23

  不得不說,這種各有勝負的戰果中,與執政駟子陽有很大的關系。
  鄭國作為最早改革、最早成文法、最早民間法自發取代官定法、最早出現鄉校討論政治的國家,壹直很混亂。
  子產死後,鄭國的繼任者改革了子產的政策,七穆之間爭權奪利,不能安歇。
  駟子陽壹系經過長年的政治鬥爭,以鄭將近五分之壹的封地,獲取了執政地位。
  而他的政敵們,則集中到了以太宰欣為首的太宰壹派之中。
  夾縫中的鄭君,只能利用貴族之間的矛盾,艱難而悲苦的存活著,雖不至於如齊侯壹般淪為貴族的吉祥物,但卻依舊沒有太大的權勢。
  駟子陽的權力太大,所以鄭君不得不與太宰欣等人結成壹派。
  駟子陽權勢既大,便有野心,又因為靠近三晉,深知變法的重要性。
  家族在當年韓武子殺鄭幽公之時即位,上臺之後,利用自己的封地武力優勢,與鄭國的成文法傳統,展開了壹系列變革。
  後人曾載:子陽剛毅而好罰,其於罰也,執而無赦。
  他算是早期的法家人物,雖說當年子產執政的時候,也是用過重法,但是子產深知“張弛之術”,並沒有壹味地采用重法,而是張弛有度,百姓信服。
  可駟子陽只學到了重法,卻沒有學到其中的精髓部分,加之這種變革不可能不觸動貴族利益。
  而鄭國又是有貴族煽動百姓政變的傳統的,最終原本的歷史中,駟子陽也是死於被煽動的政變,百姓怒而殺之,鄭國自此分裂最終滅亡。
  鄭國有法,而且有成文法,甚至這成文法還不是官方擬定的。
  當年子產執政的時候,鄧析利用自己巧舌如簧的辯術,不斷幫著國人打官司,自己閑暇時間寫了壹本《竹刑》。
  鄭國雖有刑鼎,可是畢竟笨重,知道的人少。
  鄧析的《竹刑》卻廣為流傳,以至於鄭人皆知有《竹刑》而不知有《鼎刑》。
  最終,鄧析被殺,但是流傳甚廣的《竹刑》也成為了鄭國的成文法。
  駟子陽上臺之後,便利用流傳甚廣的《竹刑》,變更了壹些法律,從而變得更為嚴苛,以此變法。
  只是,鄭不是秦,沒有那麽好的地理位置,四周皆是大國,如同宋國壹樣,越是有大國之心,死的越慘。
  只是現在看來,似乎變法略有成效,經過嚴苛的變法,鄭國兩次擊敗韓國,算是復了當年殺幽公的壹點仇怨。
  前幾日當禽滑厘訪鄭的時候,駟子陽是極端歡迎的。
  壹方面是因為墨家眾人在商丘做下了好大事,天下震動,墨家已經隱隱有雨小國之君分庭抗禮之勢。
  二則駟子陽有野心,也有抱負,所以既不親晉也不親楚,而是壹直想要保持鄭國的獨立性,希望多年變法之後讓鄭國強盛。
  他這個執政,或者說他的家族,也可能取代鄭君壹系,登上君位。
  所以他不希望任何大國幹涉鄭國的內政,但是卻善於利用大國之間的矛盾為鄭國爭取更多的利益。
  禽滑厘代墨子傳達的中原弭兵之事,駟子陽壹系絕對支持,其黨羽密布,鄭君與太宰欣需要合力才有可能壓制住駟子陽的勢力。
  而這件事上,久經戰火折磨的鄭人,又拋棄了因為刑罰對駟子陽的怨恨,支持弭兵會。
  因為禽滑厘在鄭國與鄭君和執政駟子陽的交流是愉快的,駟子陽表示只要三晉同意弭兵,那麽鄭國壹定參加。
  而且願意放棄和韓國的仇恨,暫時與韓人休戰,也為鄭國休養生息變法成功做準備。
  墨家給出的承諾,則是如果鄭國願意參加弭兵,那麽若是再被韓國攻打,墨家會派人前來幫助守城。
  同時,也傳達了楚王為弭兵會做出的承諾:鄭、宋兩國,若是三晉來攻,楚人必北上救援,天帝鬼神為鑒!
  雖然幾次戰爭,鄭國勝韓國與負黍、黃池,但是鄭國也損失不小,而三晉向來合力,又不可能真的威脅到韓國,如果真的有威脅到韓國,魏國必然出兵,到時候就不能夠地擋了。
  只是騎虎難下,如今鄭人多有復仇情緒,怎麽說殺壹國之君這種事也算是恥辱。
  尤其是駟子陽當初又是憑借這個理由,以對韓開戰為理念成為了執政,可他明白實在是打不下去了。
  幾場大戰,韓人損失雖大,可韓國廣闊,哪裏是鄭國能比的?
  只要失敗壹次,鄭國休矣,他這個執政也必然會被推翻。
  即便不是被韓人所殺,國內的反對派系、太宰欣、鄭君等,都會找機會下手。
  仇恨,只是上臺的理由。
  上臺之後,仇恨已不重要。
  駟子陽正愁如何結束韓鄭爭端的時候,墨家商丘壹戰的消息傳來,當即令他振奮不已。
  弭兵!
  這就是最好的理由。
  墨家,這就是最好的宣傳。
  而且,壹旦弭兵成功,鄭國的變革也可以繼續開展。
  駟子陽獨攬大權,封地又多,此消彼長之下,二十年和平,也就意味著自己家族將會徹底取代鄭君壹系,成為鄭國真正的主人。
  哪至於如同現在,還需要借助對韓仇恨來聚攏國人的支持,開展種種變革:凡反對變革的,就是站在韓人那邊,是鄭人的死敵,這樣的理由之下,其余貴族們也暫時不敢亂動。
  鄭國已經打不動了,駟子陽也不敢再打下去了,可是因為煽動仇恨上臺執政的他卻又不能直接停戰。
  禽滑厘辯術亦強,又有墨家商丘壹戰做底氣,更有楚王先盟為後盾,種種條件壹說,略微壹傳,鄭都震動,皆願弭兵,以求稼穡變革鐵器農具。
  禽滑厘的分析,駟子陽相信墨家的判斷,也相信這壹次三晉也壹定會參加弭兵。
  因為商丘城下,墨家只是敗了楚王,卻沒有殲滅楚軍,因此楚人的勢力仍大,而榆關、大梁等地的楚之縣公更是掌握極多的部隊,圍宋之事並未參與,壹直在防範著三晉南下。
  駟子陽誌得意滿,只覺得墨家為他們家族創造了壹個極好的機會。
  可不想,禽滑厘剛走不久,南邊就傳來消息。
  楚王遇刺,王子疑即位,王子定出逃於鄭。
  終究,王子定的母親是鄭伯之女,這是正宗的甥舅關系,鄭國總要表態。
  而王子定前些日子奔逃至鄭後,即刻派人前往三晉,希望三晉能夠出兵護送他回國即位。
  晉楚世仇,可對於王子而言,這種世仇不如自己即位的意義大。
  什麽都可以商量,哪怕削弱楚國,出賣楚國的利益,他這個楚國王子也可以做,只要能夠讓他回國即位。
  因為此時的楚國,不是他熊定的楚國,而是他哥哥熊疑的楚國,那麽賣此時的楚國,並不是賣自己的楚國,賣起來也就毫不心痛——不是自己的東西失去了,怎麽可以算是損失呢?
  種種利誘之下,駟子陽知道,幾天前禽滑厘所說的弭兵會壹事,已經絕無可能。
  三晉不可能錯過這個機會,弭兵已經成了泡影。
  鄭人必須表態,而且很顯然只有壹條路可走:出兵護送王子定入楚,以此換取足夠的利益:榆關、啟封、中牟、大梁!
  若能得到此四邑,不但鄭國可以增加力量,他駟子陽也可以將這幾處占為自己的封地,從而讓自己的勢力更加強大。
  至於中立?
  這件事已不可能,鄭國的位置比宋國要糟的多。
  晉楚爭霸,必要圍宋,因為宋在側翼,必須要保證宋國的中立和親近,但是於整個戰局無補。
  晉楚爭霸,必戰於鄭。因為鄭在中央,可以直接威脅到楚國的中心地帶南陽盆地。
  方城若破,楚國危矣。
  鄭國只能站隊,不能中立,而且站隊也只有壹個選擇:與三晉合力,入王子定。
  姻親關系只是壹方面,利益許諾也是壹方面,畢竟自己的外甥若不支持,那麽總是說不過去的。
  而且,若是鄭國繼續選擇與楚結好,終於抓住機會與楚國爭霸開戰的三晉第壹個就會對鄭國下手。
  原本只是鄭韓交兵,魏人沒有參與,但若不支持王子定,魏韓合力,鄭人必不能擋。
  中立,在楚國忽然出了這麽大事的情況下,就是個笑話。
  力量平衡已被打破,幾天前萬眾歡騰的弭兵夢想,如今也是個笑話。
  既然已經成為了笑話,也就不能抱有任何的幻想,駟子陽正是這樣壹個人。
  而在這之外,駟子陽還有更大的野心。
  三晉與楚爭霸,入王子定,若支持王子定的貴族們雲集響應,三晉必能攻破長城,進入楚國腹地。
  而楚國腹地,不是鄭國也不是他駟子陽的利益所在,得到了也守不住。
  所以,必須要在三晉反應過來之前,率先對楚宣戰,以入王子定的名義,趕在三晉出兵前先行那些武陽榆關,若能那些中牟、大梁、啟封等城,更是再好不過。
  拿下這些,便不需要繼續深入楚地,而是趁著晉楚交兵的時機,再捅韓國壹刀!
  駟子陽盤算了壹下,王子定求於三晉需要時間,三晉整合紛爭出兵又需要時間,自己有大約壹年的時間可以完成自己的野心:
  壹年內攻下榆關等楚國東邊的土地,壹年後三晉出兵後鄭國搖旗吶喊卻不出兵,反正鄭國不出兵三晉為了削弱楚國也必然出兵,到時候抓住機會攻打韓國。
  只怕屆時魏人為了鄭人不和楚人站在壹起,又只能承認這是鄭韓兩國私怨,不會幹涉。
  到時候既獲得了楚之大邑為自己封地,又攻下韓之邊城對內宣傳自己復了當年韓武子殺鄭公之仇,這鄭國豈不就是他駟子陽的了?
  駟子陽心想:這就是天命啊,否則又怎麽會有這麽好的機會降臨在自己頭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