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請留步

攜劍遠行

歷史軍事

破廟,年久失修。
破門,搖搖欲墜。
破敗的荷花池裏,沒有壹朵荷花,只在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87章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都督請留步 by 攜劍遠行

2023-9-10 23:04

  陽休之的夫人,是隴西李氏偏房嫡系出身。在他還未發跡的時候,兩家就已經定親,但陽休之家族幾乎全員死於邢杲之手,陽休之失蹤(其實是半路投了劉益守),隴西李氏就想賴賬,打算把李氏再嫁他人。
  當劉益守在壽陽落腳得知此事後,親自修書壹封命人送給了馮令華,拜托馮令華處理此事。在馮令華的斡旋下,隴西李氏畏懼劉益守年少得誌手握重兵,不得不乖乖的把女人送到壽陽,跟陽休之完婚,捏著鼻子認了這門親事。
  陽休之正室李氏出身高貴,眼界甚高,對這樁婚事非常不滿。壹方面恥於陽休之日常拍馬“聲名狼藉”,壹方面又嫌丈夫出身太低,爬得太慢,孩子未出世之前,夫妻二人經常為壹點瑣碎小事爭吵。
  陽休之總說李氏目光短淺愚不可及,李氏則譏諷陽休之不學無術,毫無主見,鷹犬做派,把劉益守當親爹在侍奉。
  這種情況在陽休之長子陽辟疆出生後有所轉變,再加上陽休之確實混成了劉益守身邊的親信,說是前途無量也不為過。所以李氏似乎也終於認命,與丈夫之間的關系大為緩和。
  這天,李氏端著雞湯去書房看望正在裏面辦公的陽休之,想討好壹下丈夫,修復壹下彼此之間的關系。當然,這也是娘家人來信明示的結果,讓她不要任性。
  結果,李氏卻發現陽休之在書房裏雕刻石頭,而不是撰寫公文!
  望夫成龍的李氏瞬間火氣就上來了,輕手輕腳的走上前去,只見那塊石頭上面刻著“吳王三川”四個字,已經雕刻完畢,陽休之正在打磨。
  “阿郎這是在做什麽呢?”
  李氏疑惑問道。
  “以妳的智慧,我很難跟妳解釋。”
  陽休之隨口說了壹句劉益守的口頭禪,頓時把李氏給激怒了!
  “妳整日就在這裏不務正業,妳看看人家劉益守是怎麽往上爬的!”
  李氏口不擇言的怒吼道。
  “大膽,竟敢直呼吳王名諱!給我跪下!”
  陽休之站起身怒發沖冠,拽住李氏的頭發就把她往地上按著。
  “我們現在的榮華富貴都是吳王給的,妳還如此不敬!妳想死自去,我可不想死!再多說壹句,我先殺妳再去向吳王領罪!”
  陽休之把李氏的頭按在地上磕了幾下,李氏也不是好惹的,她掙脫開來,抓起桌案上那個刻了“吳王三川”的石頭,就往陽休之頭上砸。
  二人扭打在壹起,直到彼此間精疲力盡才停下來。
  ……
  “今日……不過是巡視石頭城,妳也不必畫這麽樣的妝出來吧?”
  石頭城下的護城河旁邊,劉益守看著鼻青臉腫的陽休之好奇問道。這年頭,夫妻打架不是常事,女性地位低下,毫無人權可言。除非娘家有權有勢的,要不女人很難去反抗丈夫。
  “主公,他是被夫人李氏給打的。”
  壹旁護衛的斛律羨幸災樂禍笑道。
  “昨日李氏對主公不敬,口出狂言,在下氣憤不過……唉!不如和離好了!”
  陽休之壹臉羞怒的嘆息說道。
  “這個李氏還記著當年的仇吶,估計心裏還是怨我威脅她家,不得不把她送到壽陽,終年不得與娘家人見面。
  女人背井離鄉的出嫁,妳就不要太過苛責了。她要說便說,我做事無愧於心,何須擔憂壹介婦人的閑言碎語?妳啊,想得太多了!什麽時候去妳家吃個飯,我做個見證,妳們夫妻之間互相認個錯,這個事情就過去了。”
  劉益守哈哈大笑拍了拍陽休之的肩膀說道。
  “主公寬宏大量,人中之龍,可惜愚婦不得教訓終不知敬畏,唉!”
  李氏帶著那種大家族裏與生俱來的蠢勁,真是讓自視甚高的陽休之膩歪透了。再說了,也不是哪個男人都跟劉益守壹樣會哄女人還長得帥。估計李氏若是嫁給劉益守,只怕也是舔狗的命。
  想到這裏陽休之就有些無力吐槽。女人什麽樣,看看高伶那樣子就知道,見到帥哥就走不動路了。
  那可是高歡嫡女啊!
  這件事只是壹個小插曲,眾人很快便將其略過了。
  今日說是來石頭城巡視建康周邊的防禦,實則就是來秋遊的。畢竟,劉益守馬上要帶兵南下南康郡屯紮,準備攻打廣州了。現在稍微放松壹下,並無不可。
  “誒,主公啊,這裏有壹塊奇石,上面好像刻著字呢!”
  陽休之突然大喊了壹聲,指著不遠處地上的壹塊石頭說道。這塊石頭跟石頭城護城河邊的那些鵝卵石大為不同,好比鶴立雞群壹般,想不被註意到都不可能。
  “主公,上面刻著字,屬下去看看。”
  王偉拱手行了壹禮,走過去將那塊石頭撿了過來。
  “吳王三川?什麽意思呢?”
  看到石頭上面刻著的四個字,斛律羨迷惑不解的問道。
  “這個石頭上的字跡,好工整啊……果然,這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麽?”
  劉益守若有所思的看了陽休之壹眼,接著問道:
  “有沒有人說說,這四個字是什麽意思呢?”
  劉益守看著陽休之,眼神大有深意。
  “主公,吳者,東吳也可以,吳王也可以,屬下更傾向於吳王,也就是主公。
  王者,統治也。三川者,黃河,洛水,洢水為三川,乃是河洛之地。涇水,渭水,洛水,亦為三川,乃是關中之地。
  這四個字,便是說主公將會壹統北方,此乃天意啊!將來主公若是北伐,便是上應天意,下承民意,怎麽會不成功呢?”
  陽休之對著劉益守深深壹拜說道。
  這踏馬也能扯,真是拍馬拍成神仙了,技近乎道啊!
  劉益守身邊王偉、斛律羨等人壹時間大為驚嘆。像陽休之這樣拍馬拍得如此高深莫測的,不說後無來者,起碼也是前無古人了。
  這塊石頭是怎麽來的,似乎也是明擺著的。
  “那便謝妳吉言了,這塊石頭收起來,回頭撂我書房吧。”
  劉益守拍了拍陽休之的肩膀說道,沒有點破其中的套路。
  這壹幕就此過去,在場眾人誰也沒有過多的在意。但此後不久,“吳王入三川”的讖言便不脛而走,傳遍大江南北,持續發酵。
  以至於在北方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
  ……
  人們對於權勢的執著,那是遠遠超乎想象的。劉益守原本以為那些前來建康述職的各郡縣太守與縣令們,應該是冬至前才會趕到。
  但除了蜀地的官員外,其他地方,包括廣州以北壹些地區地方主官,都迅速跑來建康述職,參與京察了。其速度之快,按腳程估算,應該是接到朝廷的政令後就立刻馬不停蹄的趕路,沒有壹絲耽擱。
  這不禁讓劉益守高看了“懷柔政策”壹頭,脖子硬的人終究是少數,矯情避世的人也終究是少數,在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中,“達則兼濟天下”的觀念非常普遍。大家都還是很喜歡出來幹事業的。
  人們對要不要接濟他人或有疑慮,但對於自身要不要發達,卻是沒有任何疑慮的。
  有鑒於此,劉益守不得不將京察的日期提前,並親自擔任考核的主官。
  不過考核的事情非常無聊,畢竟絕大部分地方官員,劉益守都不認識,甚至連名字都叫不出來。他壹直在京察考核的過程中打瞌睡,讓陳元康主持大局。
  這天,前來參與京察的太守與縣令中,出現了壹個劉益守熟悉的人物。
  盱眙太守華皎!
  劉益守瞬間就不困了,擺了擺手,讓陳元康帶著其他人出了尚書府的府衙大堂,就剩下不知道犯了什麽錯的華皎,在秋風中瑟瑟發抖,連看都不敢看大堂上端坐著,還面帶微笑的劉益守。
  “華太師……華太守,本王可是想念妳想得緊啊!”
  劉益守走上前去,哈哈大笑將彎腰行禮的華皎扶了起來。
  “當年得吳王政令,壹刻不敢懈怠……誠惶誠恐。如今來建康參與京察,壹切聽從吳王吩咐。”
  華皎小心翼翼的說道。
  他自認為京察不會有什麽問題,這些年他在盱眙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把作為軍屯的盱眙治理得井井有條。
  比前任魚弘不知道強了多少倍,他自認是經得起劉益守檢驗的。
  “不過啊,妳這個太守已經當到頭了。”
  劉益守收斂笑容正色說道。
  哈?
  華皎壹楞,不明白問題出在什麽地方。他在盱眙很有民望,這些年辦了很多實在事,政績突出。劉益守為什麽會這麽說呢?
  華皎很有些不明白。
  “不必緊張,來來來,過來坐,本王要跟妳細說。”
  劉益守拉著華皎到大堂主座旁邊,二人對坐。
  “尚書府其下新建的農田水利司,還缺壹個主官。妳在盱眙屯田頗有政績,我打算讓妳擔任此司的司曹,主管編修新的《農田水利法》,並且監督各地實施的情況。妳就不必回盱眙當太守了,準備在建康安家吧。”
  劉益守滿臉欣賞的說道,魚弘弄得盱眙大亂,能把那裏治理好,還能出政績的人,顯然不止是壹郡之才,必須要調到中樞來當官。
  華皎大驚,完全沒料到居然天上掉餡餅,壹下子從太守提拔到了中樞的司曹。這兩個職位可謂是雲泥之別,司曹幹得好,順利的話當個尚書令也不過是幾年時間而已。
  比如說當初的朱異,到了中樞以後,只要皇帝信任,他可以很快就權勢熏天。
  作為官場老油條的華皎明白,太守這個職位,其實是破事最多,權力反而最小的雞肋職務,中樞隨便派個人都能壓得地方上的太守擡不起頭來。
  “屬下誠惶誠恐,只是不知道這《農田水利法》,要如何實施呢?”
  華皎疑惑問道。
  “第壹個,荒地要有序引水,興修水利,把荒地變良田。
  第二個,已經有的水利工程,要保護好,防止無知鄉民盲目圍湖造田,破壞湖澤堤壩。
  第三個,灌溉要得法,要立規矩,什麽時候可以引水,引多少水,什麽人可以引水灌溉,不能隨便來。
  第四個,誰受益了,誰便要出錢出力,不出力者不得坐享其成。
  要鼓勵百姓們參與。只有出錢出力的人,才能使用水利工程。
  這個法,不止是要開荒,而且要保護已經有的農田水利,不能盲目造田。本王前不久去武陵郡賑災,此番水災雖然是天災,卻也是人禍,與當地百姓胡亂開墾荒地,胡亂引水有關!
  灌溉要得法,不立規矩不行。芍陂的《護陂令》,就很值得參考。
  為了興修水利,地方鄉民灌溉要有法可依,誰出錢出力誰享受成果這是原則問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劉益守說了壹大通,華皎頓時明白了。劉益守這是在把從前沒有說明白的事情,眾人喜歡糊弄的事情擺在明面上了。
  貧農開荒,富農占地,對於水利工程的使用,都是無底線的。很多東西,大家以為是公用,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把沒有說清楚的事情說清楚,有利於各地百姓有序灌溉。起碼,是讓搶水爭水的事情更少而不是更多。
  將來不維護水利工程的人,不出錢出力的人,就無法坐享其成,這個規矩確實要立下來。
  有序開荒,對於梁國所有人都有好處,這是壹件利國利民的大事!
  華皎有點明白劉益守為什麽將自己單獨留下來了。這樣的大事,確實只能交給自己人來辦,而且是在政務方面有能力,必須是底層出身,對民情有深入了解的人!
  不得不說,小吏之家出身的自己,確實滿足了以上所有條件!
  “屬下會竭盡所能!”
  華皎對著劉益守深深壹拜道。
  “本王要的不是妳竭盡所能,而是事情壹定要辦完,辦好!妳要人本王給人,要錢本王給錢,就是要兵馬,本王也給妳壹支部曲幫妳鎮壓不服!
  有什麽困難,現在就提。”
  劉益守壹臉肅然對華皎說道。
  “屬下只怕有心修水利的人,無錢參與,事情推進不下去。”
  華皎遺憾說道,他在盱眙修了很多堤壩,都是當地人出錢出力,所以對此深有體會。
  “本王會把同泰寺內的所有銅鑄大佛熔了造錢,拿著這些錢,妳可以借貸給需要修水利的農戶,讓他們將來拿著收成還貸。”
  劉益守的話,讓華皎大吃壹驚。同泰寺的大佛,可是蕭衍命人花了血本鑄造的,現在說熔就熔,劉益守這魄力真是讓人欽佩。
  “殿下,熔銅佛這件事……”
  華皎欲言又止。
  “本王早就嫌那些銅佛占地方礙事了,要是能用來造福百姓,那才真是佛祖的心願,本王就成全它們吧。”
  說完劉益守壹副悲天憫人的模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