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投入市場的新幣(四更)
帶著工業革命系統回明朝 by 大漢校尉
2019-5-22 18:37
帶著工業革命系統回明朝工業初興
投入市場的新幣“這裏是壹百萬圓的銀元和壹千萬圓的銅元。”鑄幣廠的員工領著監察處、審計署的官員和大玉兒來到了暫時存放新幣的庫房。
壹百萬圓的銀元,重達兩噸有余,而壹千萬圓的銅元更是可怕,木箱子裝載著大部分都是銅元,還有少部分銀元。
“開始盤點吧,希望不要出現缺漏。”審計署的官員捧著幾張登記表,讓鑄幣廠的員工依次打開木箱子進行全盤。
壹批鑄造出來的銀元和銅元,金額數目也算頗大了。木箱子打開,壹枚枚精致的銅幣和銀幣出現在眾人的眼前。
“各個箱子上有標記其含有的銀元、銅元之規格和數量,比如這個木箱子裏面有面值為壹圓的銅元十萬枚,每二百枚為壹柱,有五百柱。”鑄幣廠的員工指著其中壹個木箱子說道。
“原本以為壹千萬圓的銅元會很多,沒想到壹個木箱子就裝了價值十萬圓的銅元。”壹個到來的監察處官員見到木箱子裏的十萬枚銅元,有些驚訝。
“還有這個箱子有壹萬枚十圓的銀元,也就只有這麽小罷了。”鑄幣廠的員工指著壹個木箱子說道,“面額十圓的銀元,按照新的十進制單位,厚度只不過2.5毫米,壹柱兩百枚才半米高。”
眾人本來想著壹百萬圓銀元和壹千萬圓銅元的清點會是壹項頗為費時的工作,但是現在看來很快就能夠清點完畢。
“這些銀元和銅元還不夠滿足那麽多人口的用度,甚至連京城及周圍的商業貿易都未必滿足,只是當做投石問路,看是否能夠受到百姓的歡迎。”大玉兒也知道這壹點銀元和銅元還不足夠。
以華夏的體量,怕是要十倍於現在看到的銀元和銅元。
在將這批銀元和銅元投放市場之前,需要由監察處和審計署復核數量,然後移交給九州銀行。然後通過九州銀行進行外放。就算沒有普通民眾主動拿碎銀和舊銀來換取新的銀元,只要他們到九州銀行取回自己的存錢或者存銀,九州銀行發放給他們的將是銀元或者銅元。
“大玉兒姑娘何須擔心,我們的銀元和銅元制作精良,而且每壹枚銀幣或者銅幣的含銀量或者含銅量都在誤差允許的範圍之內,絕對能夠讓百姓滿意。”鑄幣廠的員工自信地拍胸脯答道。
如果是手工捶打或者使用澆註法,也許不同銀幣的成色很不壹樣,但如果是機床造幣,誤差就相當小了。
大玉兒見到首批銀元、銅元生產結束,以後只需要不斷地回收舊幣生產出新幣即可,而她監督造幣廠的任務也告壹段落。接下來她就只在新成立不久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委員會擔任文職,充當經濟顧問的角色。
似乎是有些清閑了。上升到了宏觀層面,大玉兒不需要操心具體的細節,但閑下來之後又有些閑得慌。
“壹批銀元和銅元,數目核對得上,接下來抽查部分銀元和銅元,進行稱重,看是否符合規格。”審計署在清點數量完畢,又抽查其中壹部分的重量、
核查數量和質量以後,壹批銀元和銅元便在士兵的保護下押送到九州銀行。
很快就有在九州銀行取款的百姓領到了新幣。
“這就是報紙上提到的銀元和銅元?真的能夠用出去嗎?”壹個居民拿到了幾枚蟠龍紋的銀元和幾十枚禾穗紋的銅元,有些懷疑人們認不認這種新幣。
“您放心吧,根據新通過的貨幣法,不接納新幣者,按照違反律法處置。”九州銀行的員工說道。
“也就是說如果我用這種銀元和銅元購買物品,如果商家不願意接受,我可以到官府衙門告他?”居民問道。
“正是這個道理。”
在新幣發行以前,九州日報作為九州軍強大的輿論工具,已經提前為新幣造勢,絕大部分京城的居民已經知道這個月新幣要開始投入使用,舊幣將會被回收鑄成新幣。而銀元、銅元將會統壹重量和面值。
當壹批居民取到這樣的銀幣和銅幣時,忐忑之余又有些新奇,有官府撐腰所有的商家都不敢不接受新幣,所以流通完全不成問題。
擁有精致圖紋的銀元成為了市井間的新話題,壹些取到了新幣的居民引來了其他人的圍觀。
“看,這就是龍幣,以前龍是皇帝才能使用的標誌,現在銀元上也有了,我們也可以用。”壹個中年人指間夾著壹枚十圓的銀幣把玩,周遭的人都投來羨慕的眼光。
“我這邊也有從九州銀行取出來的銀幣。”從大門走進來了另壹個身穿絲綢衣物的大商賈,他手裏可是有壹小摞銀元,不在意地疊放在桌面上。
“壹、二、三……三十枚,即三百圓……”周遭的人用余光清點了大商賈拿出來的壹小摞銀元,都是面額最大的十圓銀元。這可是相當於二十兩左右的白銀。能夠壹次性拿出這些銀子並且把玩的人可以說是有錢人了。
不只是京城的百姓因為新幣的發放而有些新奇,就連來到了京城進行貿易的西班牙商人也知道了官府推行銀元和銅元的消息。
“妳們看,這是東方天朝官府鑄造的龍幣,其精巧之處還在我們西班牙銀元之上,至於成色則相差不大,都是九成銀。”壹個西班牙商人設法弄來了幾枚銀元,遞給其他到來的西班牙商人觀看。
“果然十分精巧,圖紋栩栩如生,恐怕日後會對我們西班牙銀元產生不小的競爭。”壹個西班牙商人見到官府發行的銀元鑄造工藝更加先進,充滿了憂慮。
“更讓人害怕的是他們成立了西方公司,正在準備前往我們西方進行直接貿易,以後我們這些冒著生命危險來到東方尋找絲綢、瓷器、茶葉的轉運商人該怎麽辦?”
對於東方開始興起在貿易、貨幣上的全面競爭,這些冒險來到東方追求利潤的西班牙商人不得不思考自己在這場即將開始的激烈角逐中該扮演怎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