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齊魯對王師的態度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by 肥鳥先行
2023-8-19 23:00
李亨放下了報告問道:
“長安城內還有什麽事情嗎?”
穆榮摸不清李亨的心思,小心翼翼的問道:
“長安城內官員百姓都在歡慶範陽大捷。”
李亨說道:“這個朕知道,關於上皇,百姓有說什麽嗎?”
穆榮心中咯噔了壹下,不過還是老老實實的說道:
“百姓都道皇家親睦。”
李亨的臉色稍微好了壹些,揮揮手讓穆榮退下。
穆榮走出含元殿,果然伴君如伴虎,李亨這個皇帝真的是心思變化太快了。
六月七日,郭子儀再次出擊,對河陰的史思明發動了突襲,這次突襲神策軍表現出色,特別是新募集的士兵作戰勇猛,壹舉攻破了史思明的營寨。
史思明只能繼續從河陰敗退進入相州,郭子儀徹底收復了黃河沿岸的陣線。
這次戰鬥勝利的消息傳回長安,李亨更是大喜過望,直接下旨將郭子儀的汾陽公升格為汾陽郡王,就連在軍中監軍的李輔國,也給了他安國公的爵位。
另外朝廷也馬不停蹄的給遼東的王玄智封公,聲名鵲起的尉遲信和秦川,朝廷也不吝嗇獎勵,給了尉遲信範陽軍節度使留後,給了秦川平盧軍節度使留後的職位,同時讓他們在兵部掛了壹個正五品的主事職位。
在西川作戰勇猛的胡瑜,授予他西川軍節度使留後,同樣授予了兵部主事的官職。
而在蘭州的蘭州刺史蘇通朝廷更是直接給了兵部侍郎的職位,又封了他的兒子蘇無畏為校書郎,對蘭州官員各有賞賜。
郭子儀穩紮穩打,繼續在黃河沿線修建工事,並沒有著急去追擊逃入相州的史思明。
這壹次李亨倒是沒有瞎指揮,前幾次平定安史之亂功虧壹簣,讓李亨明白了壹個道理,打仗這件事還是要讓內行的來。
李輔國也向皇帝上了密折,說這兩次史思明雖然敗退,但是主力損失不大,相州上下對史思明非常支持,想要壹舉拿下相州並不容易。
李輔國都這麽說了,李亨也沒有繼續催促大軍,只是繼續通過漕運向大軍運送物資。
史思明的主力沒有損失,尚且能夠退守相州,但是攻入青州的史朝義那邊就沒那麽輕松了。
章武攻入了淄州,切斷了史朝義的退路。
沒有了淄州的物資補給,史朝義的軍隊存糧也不多了。
更加糟糕的是史朝義軍中子弟幾乎都是範陽人,如今範陽已經被大唐光復,軍中人心浮動,更是蔓延了壹股失敗主義的情緒。
但是史朝義對此卻毫無辦法,淄州退路被斷,青州久攻不下,他喊來心腹駱悅問道:
“悔不該不聽公言,如今要如何是好?”
剛剛開始南下的時候,駱悅建議史朝義和安慶緒聯絡,共同對付齊魯地區的唐軍。
駱悅還建議史朝義放棄攻打青州,和安慶緒壹起攻打彭城,攻入大唐的江淮地區。
但是那時候史朝義不願意和安慶緒聯合,又覺得自己打了這麽久仗寸功未立,想要在父親史思明那邊刷壹點軍功,所以史朝義沒有聽從駱悅的建議,沒有和安慶緒聯動。
如今安慶緒被滅,大唐的軍隊切斷了自己的退路,大軍士氣低下,史朝義不得不問策於駱悅了。
駱悅低著頭說道:
“臣有二策,不知道世子要聽哪壹個。”
史朝義看著駱悅問道:
“先說下策吧。”
“下策就是遁入齊州淄州之間的山中,向老帥求援,只要老帥發兵,我們就合擊淄州,只要主力不失,老帥是不會怪罪世子的。”
史朝義搖了搖頭,自己從範陽南下寸功未立,還丟了大量的物資。
而且遁入山中,士卒必定會有所逃亡,等到史思明打通淄州,恐怕自己手下都逃亡的差不多了。
那時候手中沒有士兵,恐怕父親會廢了自己世子的位置。
史朝義很清楚自己父親的性格,史思明為人陰鶩,對麾下部將要求非常的嚴苛。
而自己這個世子位置並不穩固,他的弟弟史朝清在史朝義身邊效力,史朝清是幼子,他的生母又得到史思明的寵愛。
這壹次自己沒能在齊魯立功,那史朝清必然會在父帥身邊進讒言。
就算是打通了淄州和父親會師,恐怕也會被褫奪兵權。
駱悅猶豫了壹下說道:
“上策是向唐軍議和。”
這句話說完,史朝義也沈默了。
駱悅咬了咬嘴唇說道:
“世子,範陽若真的陷入唐軍之手,僅僅靠著河東壹鎮,要如何和大唐相爭?”
史朝義閉上眼睛,駱悅又說道:
“如今天下動亂久了,人心思定,世子看齊淄二州的人心如何?”
史朝義也沈默了,壹開始攻入淄州的時候,淄州百姓可以說是簞食壺漿迎接史朝義的軍隊。
史朝義揮手讓駱悅離開,陷入到深思中。
齊魯地區長期被大唐朝廷忽視,無論是賦稅、科舉還是其他方面,都遭遇和關中完全不公平的待遇。
齊魯地區本身就有北上拓荒的傳統,文化上和河東聯系更緊密,也是最積極響應安祿山造反的地區。
但是如今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章武看著臨淄城內“喜迎王師”的士紳和百姓代表,想到了在梁山分別之前,他和張端陽的壹番談話。
當時兩人在梁山滅了安慶緒,在水泊前散步的時候,章武忍不住問起張端陽這位大學教授,以後要如何面對齊魯的問題。
張端陽只是笑了笑說道:
“齊魯支持安祿山,是大唐朝廷長期財政上和教育上的歧視政策導致的。”
章武點頭,這已經是所有玩家的共識了,論壇上闡釋安史之亂內因的帖子滿天飛,章武自然也是知道的。
張端陽說道:“其實和山河四省的說法差不多,如今的大唐,河東和齊魯,以及河南道除洛陽以外的地區,就是大唐的山河四省。”
“中上層的士人階層長期受到朝廷的歧視,科舉考試錄取率遠低於其他地區。”
“實際上如今的江東四道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但是江東的經濟情況好啊,就算是不能中科舉也有其他的出路,而且作為大唐的經濟中心,江東也沒有邊防的擔子。”
“相比之下,河東和齊魯就比較慘了,政治上歧視,人口又多,土地又不如江南肥沃,氣候又不如江南宜居,還要承擔北方軍防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自然更容易造反了。”
章武點頭,齊魯的情況確實也和河東差不多。
張端陽又說道:“其實這些事情,和普通百姓也沒有多大的關系,這年頭的科舉又不是高考,和絕大部分人都是無關的。”
“但是大唐這個時代,能夠影響百姓的就是那少部分的讀書人士紳,百姓的情緒也被他們煽動起來了。”
“但是章武妳不用擔心,等妳入淄州,這些士族豪紳必然簞食壺漿喜迎王師。”
章武疑惑的問道:“這是為何?”
張端陽嘆息壹聲說道:“權勢地位,這些都是吃飽肚子後的高層次需求,如果命都保不住,都吃不上飯,誰還會追求功名利祿啊?仗打了這麽多年,齊魯早就被拖垮了。”
章武沈默了壹下,張端陽繼續說道:
“江東地區的人口大增長,其實就是從安史之亂開始的,現在很多江東的百姓,都是這個時候從北方逃難去的。”
“安史之亂減少了大量的人口,讓原本人口眾多的齊魯地區變得人丁雕敝,但是也等於減少了卷的人口,不卷,大家自然是想要安定,不想要繼續跟著史思明後面打仗了。”
章武徹底沈默了。
在歷史洪流之中,壹切都變得虛無起來,曾經的追求早就已經忘記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活下去的渴求。
那些懷揣著夢想,想要改變之前不公平際遇的齊魯人,如今又在哪裏呢?
張端陽嘆息壹聲說道:
“大唐的對外擴張到達了極限,經濟上也沒有更進壹步的空間,自然就會轉向內卷。”
“內卷又產生不公平感,進壹步讓社會割裂,沒有安史之亂,也會有其他叛亂。”
“但是殘酷的說,安史之亂也迫使大唐進行變革,人口也減少,又重新空出新的機會,反而讓大唐續命了。”
章武握拳問道:
“就沒有更好的辦法嗎?”
張端陽說道:“有,壹切矛盾都是分配的矛盾,如果壹個王朝能夠進行自發的改變分配模式,那百姓的生活會更好壹些,社會更加公平壹些,矛盾也就會少壹些。”
章武沈默了,這幾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是讓權貴自己對自己進行分配改革,又是何其難的壹件事啊。
章武和張端陽在梁山分別,章武進入淄州,果然如同張端陽所說,淄州上下人心思定,不想要跟著史朝義再打仗了。
而張端陽帶著五千“私兵”,從臨淮坐漕運船南下,抵達了他就任的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