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肥鳥先行

歷史軍事

這是哪裏?
費力睜開眼睛,首先跳入眼簾的,浩瀚無際的沙海上,如同磨盤壹樣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六十七章 梨園玩家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by 肥鳥先行

2023-8-19 23:00

  既然尉遲信提出了對太原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方針後,在河東的壹改之前低調的姿態,開始高調的進行軍事行動。
  首先尉遲信向正在青州城下圍城的史朝義發出了壹封勸降信,信中告訴史朝義遼東和範陽都已經全部落入唐軍手中,史朝義如果現在乖乖投降還能給他壹次機會,若是冥頑不靈負隅頑抗,就只能和安慶緒壹個下場了!
  尉遲信打出了平盧節度使王玄智的旗號,還附上了獻出涿州城的田承嗣親筆所寫的勸降信。
  尉遲信的信不僅僅送往了青州,也送往了正在中原鏖戰的史思明軍中,更是大張旗鼓的向大唐朝廷報功,平盧節度使的“義軍”已經平定範陽,兵指太原!
  與此同時,兗州團練使章武突然發兵,大軍長驅直入突入了淄州,徹底斷了青州城外史朝義的後勤補給線。
  而這段時間壹直縮在青州城內的南霽雲也突然發難,他騎著白馬帶領五百精銳騎兵沖進了史朝義的軍中,大肆掠奪了壹番揚長而去。
  當消息傳到長安,朝廷震動!
  平盧軍節度使王玄智在朝廷只是壹個名聲不顯的武將,那時候平盧動亂,朝廷授予王玄智節度使的職位,也只是為了惡心壹下河東。
  後來史朝義攻打平盧,平盧就和中原斷了聯系,朝野上下都以為王玄智已經身死。
  可沒想到王玄智不僅僅沒死,還搞出了潑天的陣勢,如今竟然通告天下,已經攻破了史思明的老巢範陽,而且兵指河東重鎮太原!
  太不可思議了!
  對於這麽重要的軍情,兵部當然也不可能立刻相信,但是另外壹個消息似乎驗證了王玄智的捷報。
  原本在潼關前的史朝義突然分出壹支五萬人的大軍,急匆匆的從潼關撤離,匆忙向北而去。
  壹部分從範陽南下的難民,也驗證了尉遲信的捷報文書,範陽如今真的被光復了!
  河東三鎮,平盧範陽二鎮都宣布光復,重新歸於大唐。
  李亨激動的大呼:“大唐有忠臣啊!”
  而把握到了這個消息之後,潼關的郭子儀聯合洛陽的張巡主動出擊,在潼關下大敗史思明,史思明匆忙後撤到了華陰,這才重新穩定住防線。
  郭子儀和張巡再次會師,雙方重新奪回了黃河以南的陣線,汴河漕運再次掌控在大唐手中。
  六月上旬風雲突變,席卷全國的安祿山史思明叛亂,終於看見了曙光。
  這時候成都之圍被解,圍困蘭州的吐蕃大軍撤退,這樣兩個消息也傳到了長安。
  長安百姓徹底忘記了新錢法造成的混亂,走上街頭慶祝。
  李亨也下旨解除三日宵禁,允許百姓夜裏出行慶祝。
  長安百姓自發的聚集到了興慶宮前的廣場上慶祝,長安各大酒樓也宣布免去壹天的酒水錢,讓百姓歡慶範陽大捷!
  聽聞到了這樣的大捷,身在興慶宮中的上皇李隆基也是大喜過望。
  自從高力士被派出去巡視祖陵之後,李隆基的心情低落了壹段時間。
  高力士伺候了李隆基這麽多年,對於他的飲食起居最為熟悉,在逃亡蜀中的時候高力士都形影不離,李隆基已經不習慣身邊沒有高力士的日子。
  但是事關自己未來的安葬陵寢,李隆基也只能忍痛將高力士派出去。
  沒有了高力士的陪伴,李隆基的日子更加無聊,除了壹些老部下,比如陳玄禮出入興慶宮之外,李隆基剩下的時間都用在了訓練優伶上。
  李隆基是壹名多才多藝的帝王,他不僅僅精通音律,李隆基敲打的羯鼓是長安壹絕。
  而李隆基同樣擅長舞蹈,每次慶典上他還會親自跳胡旋舞,並且邀請百官壹起跳。
  不得不說,在上皇執政的時期,確實要比李亨這個病懨懨的君王執政時期更活躍壹些,這也才是大唐百姓心中的盛世大唐。
  當年李隆基在大明宮內設置梨園,親自教授宮人音律舞蹈,還排練了好幾個風靡天下的戲曲。
  不過安祿山殺進長安,梨園弟子也大多離散,在上皇返回長安之後,皇帝李亨為了討父親開心,在長安搜羅了原本梨園的弟子,又在長安城招募了壹些優伶,送入興慶宮中給上皇解悶。
  李隆基為了解悶,也親自給這些優伶寫曲編舞,這其中壹個名叫吳楊的優伶,最得到李隆基的寵愛。
  吳楊這名玩家本來是某頂尖戲劇學院的學生,按照他的正常人生軌跡,必要後努力考入某個戲劇團的編制,然後領著壹個月幾千的薪水,繼續追隨他的藝術夢。
  只不過吳楊這個夢想在競爭本地劇團的時候,被某個前來鍍金的年輕演員頂掉了編制,劇團給吳楊開出沒有編制,每個月3000的薪水。
  壹想到那個年輕演員不需要來劇團上班,就能占著自己夢寐以求的編制,吳楊就果斷拒絕劇團的邀請。
  正好遇到了大唐風雲公測,吳楊隨手申請了壹下,竟然幸運的獲得了測試資格。
  吳楊算是六測玩家,沒有趕上前幾波測試的福利。
  沒辦法和蘇暖、余瀟瀟那樣壹炮而紅,成為壹線的網紅,不過靠著古風戲劇的獨特風格,也能得到了壹些網友的打賞,日子要比在劇團自在多了。
  吳楊作為戲劇學院的學生,還是對李隆基這個梨園行的老祖宗有著濃郁的興趣。
  京劇雖然是清末才出現的,但是李隆基也被認定為京劇的開山祖師,幾乎所有傳統戲曲都會將李隆基當做開山祖師。
  戲劇學院雖然不像是古代劇團那樣在後臺祭拜祖師,但是講起古代戲劇史的濫觴,李隆基也是壹個繞不開的話題。
  進入長安之後,吳楊也在蘇暖的琵琶行裏演出了幾次,效果自然是的空前的好。
  比起琵琶演奏和舞蹈,戲劇這種文娛形勢天然更加吸引觀眾。
  純音樂和舞蹈都需要壹定的音樂鑒賞水平,但是戲劇這種藝術本身自帶劇情,更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
  吳楊在琵琶行聲名鵲起,後來皇帝搜羅長安的優伶,也將吳楊和長安城其他的優伶壹起送入了興慶宮。
  吳楊在興慶宮中很快也被李隆基註意到,李隆基對於吳楊所表演的“家鄉小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弄明白了京劇的壹些基本要素之後,李隆基對於吳楊的“家鄉小劇”大加贊賞!
  李隆基甚至親自給吳楊寫了壹段折子戲,又訓練樂師伴奏,甚至親自上場扮演老生,和吳楊搭了壹臺劇。
  吳楊將這臺劇錄制下來,發到網上立刻獲得了千萬級的播放量,獲得了壹筆不菲的收入。
  這次範陽大捷的消息傳到了長安之後,李隆基更是激動的睡不著覺。
  “天佑大唐!”
  李隆基甚至喊來了樂師,燃起了花萼樓的燈火跳了壹曲秦王破陣樂。
  等跳完舞之後,李隆基直接讓拿上筆和紙,連夜寫出了壹出戲。
  這出戲寫的是當年太宗李世民出潼關破竇建德大軍,攻破洛陽的故事,李隆基截取了太宗要攻打洛陽,手下諸將士都勸他洛陽難攻,但是太宗力排眾議,大破竇建德的大軍。
  李隆基將這出戲命名為《凱旋樂》,又親自喊來吳楊等優伶排練。
  倉促排練了壹天,李隆基親自扮演太宗,在花萼樓上搭臺,立刻吸引了大量百姓。
  自從李隆基迷上京劇之後,就經常在花萼樓上搭臺唱戲,而百姓們也樂於在廣場上圍觀。
  正好是大勝消息傳到了長安,百姓也雲集在興慶宮前,立刻興沖沖的在廣場上等著看戲。
  舞臺壹直搭到了晚上,這三天正好朝廷解除了宵禁,興慶宮廣場上的百姓越聚越多,萬年知縣王成偉害怕廣場踩踏,派出了衙役維持現場秩序。
  等到晚上八點,戲臺上也點起了火把,將舞臺照的通亮,壹身明光鎧戲裝的李隆基畫著臉譜,登上了舞臺。
  不得不說李隆基的身體不錯,唱念做打都表演的不錯,當年太宗破竇建德的故事本就是長安著名的故事,李隆基壹唱大家就知道表演的是什麽了。
  這出折子戲壹共也就壹個時辰,當看到太宗破竇建德軍的時候,百姓歡呼壹片,就仿佛唐軍馬上就能和太宗壹樣,破了史思明的叛軍,讓天下重歸壹統。
  等到整場折子戲結束,李隆基洗掉臉譜身穿戲裝登上舞臺,現場百姓再次齊聲高呼萬歲,有些長安老人甚至跪在地上流淚磕頭。
  戲臺撤去,大明宮中的李亨就得到了東廠報上的報告,東廠的幡子甚至將所有唱詞都記錄了下來。
  李亨再次感慨了壹下小穆子辦事麻利,翻看完這份報告後,李亨的臉色更加難看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