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孤獨麥客

歷史軍事

“怎麽回事?”肖明禮桌子上的水杯突然傾倒潑灑了出來,正常行駛中的運盛壹號客貨兩用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十七章 附屬地建設(四)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by 孤獨麥客

2019-5-15 16:35

  平心而論,南鐵公司在附屬地建設方面花費的心血是極多的,大量采用國內最新技術、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最尖端的設備,尤其是在關乎人民福祉及人口增長方面至關重要的醫學領域,投入的資源更是海量。如果折算成人均醫療資源的話,甚至要超過本土不少,令人不得不感嘆公司對醫療事業和醫學發展的重視程度。
  南鐵成立兩年多以來,除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成績斐然以外,在衛生及文化方面更是花費了極大的精力——這無疑是帶有南鐵掌舵人強烈個人意誌的結果了,因為任何壹個理智的領導人都不會在公司草創伊始就將大量寶貴的資源投入到衛生及文化等“相對不重要”的方面,從這個角度說來,南鐵現任掌舵人莫茗確實是“不理智”的。
  他“不理智”在什麽地方呢?首先,他放下了老臉,跑到東岸本土,從大魚河醫療高專、護士中專等學校裏挖了壹批畢業生到南鐵來任職,並給予了他們極高的待遇。這些人到鐵道附屬地後,又與壹些從大明“抓”來的郎中壹起,分別在興南港等七個定居點各設了壹個門診部,為移民們提供醫療服務。此外,他還通過衛生部裏的關系時不時邀請本土的醫生、郎中到南鐵附屬地組成巡回診所,為本地居民提供臨時醫療服務,廣受鐵道附屬地兩三萬居民們的歡迎。
  不要小看這些門診部的作用,他們也許能治療的病不是很多,但在承擔衛生防疫、地方病調查和衛生知識宣傳方面做得還是相當不錯的。說難聽點,目前東岸本土都還沒條件在每個定居點都配備鄉級門診部呢,很多地方都是村醫在糊弄著,遠不如南鐵。
  如果以上這些都不算什麽的話,那麽莫大總裁還有更“喪心病狂”的事情,即他還在並不十分充裕的資金中拿出了很大壹部分,並且個人捐資兩千元,在興南港成立了壹所名叫“南鐵衛生研究院”的衛生研究機構。這所研究機構於今年上半年才剛剛竣工,占地3.8萬平方米,共約40棟建築,劃分為細菌、病理、化學、衛生、血清、病菌六大研究部門——不過妳不要被這些專業名頭給唬住了,事實上目前東岸本土限於種種原因,才對這些領域展開了壹些基礎性的研究,所得成果有限。
  “不要不好意思承認,目前我國居民——尤其是南鐵附屬地居民——的衛生狀況依然處於壹個極低的水平之上。要從根本上扭轉這壹狀況,還是要大力投資醫學研究和教育事業,培養起壹支有能力、有道德且有壹定規模的醫療隊伍。”這段話就是莫茗在南鐵衛生研究所的成立儀式上所說的。這所醫學研究機構在成立後壹個月內,陸續招收了20名東岸學生以及1名歸化的巴塔哥尼裔學生入學——當然這名學生要先上預科學習漢語——充當醫學研究人員們的助手。
  南鐵衛生研究所前陣子甫壹成立,就立刻開展了多項衛生試驗、水質藥品檢查等任務。其中科研任務有:麻疹、鼠疫、猩紅熱、黃熱病、白喉等在東岸肆虐已久的傳染病的防治;東岸主要食品資源的營養成分研究、中餐(指明代中餐)營養成分以及如何使中餐更適合東岸人;部分兒童營養不良問題的解決辦法等等。此外,還有本土衛生部的壹些委托試驗項目,如水質調查、藥品試驗(用特維爾切人試驗)等等。
  同時,作為壹個東西方文化猛烈交匯的國家,東岸也對明國的醫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土目前已經在這方面走了很遠,並在草藥學方面取得了壹定的進展。新成立的南鐵衛生研究所當然也不會放棄對東方醫藥的研究,它甚至還有壹個“藥學專科”分支掛在化學研究部門下面,專司研究中醫草藥學,同時大力搜羅明國郎中手裏的藥方,然後組織人手壹起進行研究分析。
  該分支目前有研究人員十八人,幾乎全是明朝郎中出身,他們依托圖書室內超過壹千五百冊的中醫書籍(黑水開拓隊搜集,目前仍在繼續充實中醫書庫),對各種中醫古籍和古方進行反復考證、研究,同時對自古慣用的中藥成方進行科學性的探討,為此不惜進行大量的人體試驗,也要考據個究竟出來。
  無論如何,這是壹個相當務實的行為。東岸目前超過壹半的醫療人員、90%的有經驗醫生都出身中醫,他們很多人曾經在明國開設藥鋪,為病人切脈開藥方,經驗相當豐富,目前也只有相信並最大程度地利用他們的個人能力了。畢竟在極度缺乏現代醫療設備和現代藥品的情況下,東岸人也只能從搜羅來的海量中國古醫書中想辦法,對各種中醫療法、理論、藥方去蕪存菁,試圖找出對醫療事業有用的東西。
  而那些從明朝過來的中醫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收獲,壹些人甚至還提出了開創性的設想,比如南鐵醫院目前正在試驗的治療結核病的方法(種痘獲取疫苗),就是壹名有過給人種牛痘經驗的中醫提出來的,令人驚喜無比。
  南鐵衛生研究所計劃,在將來要增加更多的人手,對各種古醫書進行全面考證,然後匯總編纂,形成壹個醫學目錄書,名字就叫《明醫籍考》,與本土正在進行研究論證的《宋醫籍考》遙相呼應。
  與此同時,南鐵衛生研究院對於南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地方病”也特意展開了針對性研究——當然目前才剛剛起步,人手也只有數人。這幾名研究人員針對本地多發的結核病(冬季寒冷,在室內時間長)、黑熱病(在山東非常流行)、甲狀腺腫(在河北較流行)、大骨節病(在朝鮮和山丹移民中較流行)、營養不良(在碼頭力工和煤礦工人中較多,這些明人移民不願意花錢購買大量副食,因此雖壹頓吃了大量谷物,但仍然易患營養不良癥)進行了基礎性的研究,雖然目前還沒什麽頭緒,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終究會有研究成果出來,並開始造福國內的萬千民眾。
  而除了這些成人病癥外,作為壹個人口非常緊缺的移民國家,南鐵衛生研究所毫無疑問也在育兒、妊娠以及婦科疾病方面展開了大量研究。目前這部分的知識主要來自從明朝擄來的郎中,他們在幼兒和婦科疾病方面的經驗還是相當靠譜的——至少比那些由木匠轉職的,只會截肢和放血的西方巫醫要高明多了——給普通民眾提供壹些咨詢不成問題。
  前陣子,興南港內更是有傳言,莫茗莫總裁的妻子、來自法國的造船設計師蘿拉打算私人出資兩千元,在興南港單獨成立壹所婦科及幼兒病院,專門為婦女及幼兒提供醫療服務——她實在不想看到東岸共和國新生的幼兒們因為壹場不期而至的流行病就大面積死亡。只是目前看來人才較為缺乏,壹時間還開辦不起來,只能慢慢籌建了。
  總而言之,南鐵在醫療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對解決威脅附屬地居民健康的疾病(外來移民帶入)的決心也是無比巨大的。從目前的舉措看來,他們的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展開對疾病的基礎性研究、宣傳各種傳染病預防(雖然效果不佳,但也要堅持下去),以及培養大量的衛生保健、防疫和醫務人員,短期的重心是消滅結核病和保護體弱的婦女幼兒。
  南鐵衛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們壹直認為,減少疾病死亡比鼓勵出生更為重要。東岸共和國是建立在壹片蠻荒上面的國家,而蠻荒的處女地則意味著不宜居,或者說這片土地未經環境改造、充滿著各種致病因子,這從東岸國內幾乎每個月都有大量人口死於流行病就能看得出來。共和國南方的草原地區(相對北方更為幹燥涼爽壹些)還好壹些,北方的鴨子湖流域以及熱拉爾山脈附近可就要嚴重得多了。
  在那些地方,某個定居點也許死於土著襲擾的只有兩三百人,但死於各種流行病甚至不知名疾病的數目往往是其兩倍,令人心驚不已——也難怪荷蘭人、葡萄牙人在巴西大力移民了那麽久,卻始終只有這麽點人,實在是死亡率太高了啊;北美的弗吉尼亞、新英格蘭地區也大差不離,最初開荒的時候也是大把大把的人死於各種疾病,實在令人頭疼無比。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壹個較好的醫療體系和衛生防疫知識的話,那麽開拓蠻荒地帶的活兒將變得無比危險。特別是在東岸這個壹個大部分成年男性都需要從遠東萬裏迢迢運過來的地方,對良好的衛生制度和醫療體系的渴求程度甚至是遠超舊大陸殖民國家的——他們可沒那麽多灰色牲口來供開荒消耗。
  所以,加大對醫學研究的投入,勢在必行!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