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唐朝最佳閑王

末日遊俠

歷史軍事

時間是大唐武德九年,準確的說應該是六月初三,玄武門事變的前壹天。
燥熱的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四四章:儒家的未來

唐朝最佳閑王 by 末日遊俠

2019-2-13 10:32

  戰略選對了,戰術卻選錯了,最終終究是會出現問題的。
  現在問題已經出現了,不過好在出現的時機很好,出現的時間很早。
  壹切還有挽救的機會。
  而更加慶幸的是,儒門中的兩位重量級人物,勇敢的站了出來。
  於誌寧的壹番話,算是承認了儒門之前的壹些失敗,同樣的,也給了李元吉壹個臺階。
  所有人都很清楚,皇帝是神,皇帝是不會犯錯的,就算真的犯了錯,也必須要有人站出來背這個鍋。
  而在此之前,李元吉已經站了出來,替天下蒼生背了壹口黑鍋。
  作為神壹般的存在,李元吉都能放下身段去下罪己詔,那麽儒門還有什麽還高傲的?
  難道他們真的就比皇帝還要重要嗎?
  這世間就算沒有儒門,只要皇帝發現了問題,最終還是會解決這個問題的,就算不需要儒門出面幫助,他們也可以解決。
  導致這壹問題的發生,其根本原因在於,皇帝的態度,導致了下面的官員對儒術全面棄用。
  壹但皇帝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就可以下令讓下面的官員適當的註意下這方面。
  對於皇帝來說,人才是不存在問題的,大唐所有的官員,對於這方面都有些心得,這也是儒家這些年來的功績。
  就算有些官員不是儒家培養出來的,可這麽多年的時間,在這個大染缸裏,也被熏陶上了壹些儒家的氣息。
  皇帝只需要壹句話,便可以徹底解開官員身上的束縛,那麽在通過幾年的時間,這個問題自然而然的也就解決了。
  但是對於儒家來說卻不是這樣,正是因為這個問題有沒有他們都會最終被解決,所以才會讓他們感覺到急切的壓迫感。
  錯失了這個機會,接下來他們還會有這麽好的機會嗎?
  要想讓儒家恢復到以往的繁榮盛況,現在來看是不可能了,而儒家唯壹的出路,就是擺正自己的姿態,將自已放在與其他百家相同的位置,在各自的領域裏去發揮自己的才能,從而再壹次的形成百家爭鳴的盛況。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儒家的錯,錯在於未能在合適的時間,擺正自己的位置,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但這並不能全盤否認儒家對民族的貢獻,數百年來,穩定便是功,說說妳的想法吧!”李元吉點了點頭。
  人家給了臺階,自己不能不下,況且自己也意識到了問題。
  雖說也可以解決,但問題在於,自己比較喜歡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去做。
  儒家在這方面顯然是專業的,幾百年的時間,讓他們這壹手早就練的爐火純青,而儒家若是將所有心思全部用於此處的話,必然會事半功倍。
  不要忘了,華夏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經驗,可是思想統治永遠高於其他統治手段的。
  而僅靠武力統治,秦?元?到了清朝,算是總結了這個教訓,他們也引入了儒家思想,但卻做了壹些變動。
  當然,明朝是最悲劇的,他們死於儒家思想,但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並不能單壹的去指責某壹方。
  “首先,要改變的當是思想,草民覺得……”吧嗒吧嗒,於誌寧說了壹大通關於接下來的安排。
  可以看得出,在這件事情上,於誌寧是下過功夫的。
  思想,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控制的東西,但儒家這壹手卻玩的很好。
  這更是充分的說明了壹個原因,儒家的腦袋很靈活。
  是的,很靈活,但靈活不代表可以活用,或者說,既得利益集團,不允許他們這麽做。
  千百年來,封建帝國對於治理百姓的信條就是愚民政策。
  雖然這壹說法是在清末民初時期才提出來的,但實際上,有史以來,所執行的都是這壹政策。
  因為所有的權貴階級,都屬於既得利益集團,在當官之前,所有人都想打破這種壟斷制度,但在當官之後,所有人都在維護這種壟斷制度。
  清朝倒了,民國起了,民智開了,可大多數時候,他們用的還是愚民政策那壹套。
  民國倒了,新華夏起來了,可是在前面的幾十年,難道用的不也是這個政策嗎?隨著民眾文化水平的提高,思維能力的進化,老舊的愚民政策已經不合適了,所以又出了壹個新的辦法。
  當然,這個辦法誰也找不出來毛病,因為人民必須要愛國,至少,不能去壞國。
  於誌寧的這個思路,整體上是沒有問題的。
  可以看的出他已經認識到了問題,也下定決心要改變,紮根基層,深入的去進行思想工作的開展,在高層方面,他們不再想著要用儒家的理念去治國。
  這壹點很好,很不錯,可問題在於,於誌寧給出的辦法,依舊是愚民政策。
  “這個辦法暫時可用,但在將來,民智必開,若儒家不求進取,勢必會再次被淘汰掉。”李元吉微微搖了搖頭,繼續道:“朕不想讓民族的文化丟掉,但也不能死守舊的,而不去尋求新的。就像是耕種壹樣,袁讓犁出來了,舊的直犁就必然會被淘汰。”
  於誌寧和孔穎達陷入了沈思。
  李元吉可是給他們出了個不小的難題。
  對於控制普通人的思想,儒家的辦法很有效,但讓他們去控制壹些文人的思想,除非這些文人壹開始就是接受了他們的教育,被他們洗過腦的。
  就拿現在來說,十個四大書院中的學生交給儒家去洗腦,他們能成功壹個就算不錯的了。
  接受了更先進知識灌溉的書生,他們的思想本就有了進壹步的升華,他們早就有了自己的目標與主見,除非是遇到重大變故,不然成功的概率幾乎可以不提。
  可是現在,李元吉卻給他們提出了這個要求,這讓他們怎麽辦?
  儒家為什麽能強大?因為壹家獨大,因為天下文人,都是接受了他們的教育,他們的理念的,所以上層官員,根本不用他們去洗腦,自然而然的,在壹些原則性問題上,就會站在他們這壹邊。
  可是現在,環境不同了,對他們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草民會想辦法去改變這些的,不管有多難!”於誌寧咬牙答應著。
  難度自然有,可若是不去做,不去答應,那麽現在他們就會被淘汰。
  壓力,自然而然的再壹次回到了他們身上,而且,這也讓於誌寧更加覺得,皇帝這是有意再給他們加擔子,讓他們將更多的精力用於這些方面,而無力去顧及其他的東西。
  從另壹個層面講,這是對儒家有利的,至少他們的生存環境會好壹些。
  不利的是,他們的生存空間會被壓縮。
  可是,不管怎樣,至少結果不會比現在更壞,不是嗎?
  “有這個動力就好,這事也不是壹年兩年的事情,或許十年,或許二十年,也許需要更久,解決當下,朕會給妳們時間的。”李元吉點了點頭。
  這個時候,他的心中也有了壹些想法。
  當然,這是參考了後世的制度的,例如在軍中設置政委指導員什麽的來負責官兵的思想工作。
  這個職位看似雞肋,而且也沒有帶兵的實權,但如果壹支部隊被打造成思想過硬的軍隊,那還是很恐怖的。
  而政委最大的好處在於,可以隨時掌握全軍的思想問題,打了敗仗的時候,他會以最快的速度幫助官兵從敗仗中解脫出來,打了勝仗的時候,會立即給他們降溫,讓他們保持平常心,從而避免驕兵必敗的局面,而平常的時候,又會時刻的警示他們,磨練自身。
  對於講究人性化的制度來說,政委這個角色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壹定程度上,他是要求將士們以放棄生命而完成任務的,這在他們那裏,是要上法庭的。
  但是這壹制度在唐朝,在華夏卻並不適用,兩者制度不同,人性化,哪裏都要講,但在大局面前,任何人都要服從。
  而華夏對於此事的看法則很簡單了,也很有原則,不做無謂的犧牲,僅僅壹句話,便詮釋了這個問題。
  如果都不講犧牲的話,難道就像法國那樣?壹看打不過,好家夥,武器壹扔,把自己打扮的幹幹凈凈的,然後排隊走出去,體面的投降?
  不過,這個事還是等於誌寧他們做出了成績之後再去討論,現在說這個,還為時過早。
  “陛下,草民希望,必要的時候,可以更改書院關於儒學的課程,中庸其實並不適合!”於誌寧試探著提了句。
  中庸很好,但放在這個地方,只會壞事,只會不利於他們工作的展開,而不改中庸,他們的工作就無法完成。
  而在儒家學術中,中庸也不是壹般的學生能夠接觸的。
  因為壹旦中庸被學透,這個學生將會成為極難控制的人,說白了,學透中庸,也就意味著練就了壹身的本領。
  就算提前要學,也是從中挑選壹部分出來讓他們學習,而不是現在這樣,直接壹本書發給妳,隨便去學。
  “如有必要,朕會考慮的。”李元吉點了點頭,沒有拒絕,也沒有同意,繼續道:“朕命妳為禮部侍郎,專攻此事,孔師……”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