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大秦

劍氣書香

歷史軍事

  那壹年,項籍在鹹陽宮表演舉十萬斤鼎,那壹年,劉季拿著赤霄劍在市集教訓潑皮,當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3章 朝堂余波

長生大秦 by 劍氣書香

2020-10-2 20:30

  從秦皇下旨到呂春秋自盡,短短不過三天時間,而整個大秦朝堂卻狠狠地震了震。
  呂春秋為相多年,朝中百官多為門生故吏,如今頂頭靠山已倒,如何不慌?
  看似壹如既往平靜的長安城,私下卻有無數官員相互奔走,有的惶恐不安,有的卻想更進壹步。
  養心殿,秦皇批完壹筐奏折後,再伸手,竟摸了個空,微微皺眉:“趙高,今日這奏折為何如此之少?”
  趙高臉上露出壹絲尷尬之色,低聲說道:“前丞相呂春秋不在,百官無首,遂呈上來的奏折大量減少。”
  秦皇冷哼壹聲:“朕養的壹群臣子就是這種貨色,沒有個丞相,還不會幹活了?”
  趙高低頭站在秦皇旁邊,不敢輕易回話,難道他要提醒秦皇沒有丞相首肯,很多奏折是到不了秦皇面前的,非為呂春秋弄權,而是丞相的職責之壹,就是篩選各地的奏折。
  良久,秦皇才冷冷道:“既然大秦非要有個丞相不可,那朕就再立壹個就是,趙高,妳覺得誰來繼任這個丞相比較好?”
  趙高趕緊行禮回道:“臣愚鈍,不知,還請陛下聖斷。”回話間,竟有壹絲冷汗流下。
  秦皇擡起頭,冷冷地看著他:“朕看妳不是愚鈍,而是滑頭,有什麽想法盡管開口,難道朕還會怪罪妳不成?”
  趙高連忙行禮,咬牙說道:“請陛下恕罪,微臣實在不知,不如陛下詢問壹下朝中其他大臣?”
  對於趙高來說,這種事上裝傻,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哪怕秦皇有輕微的怪罪,也比自己表達看法要強。
  第壹,能擔任丞相之位的,整個大秦其實也就那麽幾個人,目前來看,誰想做丞相,還不明朗,貿然推薦,只會得罪人。
  其二,這本就是秦皇獨有的權力,壹個不小心,引起秦皇的猜忌可就不好了,萬壹趙高推薦的人做了丞相,最後又為秦皇不喜,誰知道這位帝皇會不會想起,當初是誰向他推薦的?
  良久,秦皇才出聲:“去找商君過來,朕想聽聽他的意見。”
  趙高連忙應諾,如釋負重般離去。
  商君府,趙高站在門口,靜靜地等著門子通報,被攔在門外的他,臉上沒有絲毫的惱怒。
  很快,商君府的大門被打開,商君長子衛嶺滿臉歉意地走了出來,對著趙高行禮道:“見過中書令大人,家父突染傷寒,臥病在床,卻是不方便出來迎接,還望恕罪。”
  趙高眼睛微瞇,心裏有壹絲涼意,暗暗想道:大家雖然嘴上不說,其實對陛下逼死呂春秋還是有意見的嗎?不然,神魂境強者,還會感染傷寒嗎?
  然而趙高並未放棄,而是笑著說道:“陛下有口諭,請商君入宮,特命我來請,無論如何,都要見上壹面,才好回去與陛下交差,衛嶺,妳帶我去見妳父親吧。”
  衛嶺連連點頭:“中書令裏面請。”到了他這個層面,如何不知父親如此做,會給家族帶來莫大的隱患,如今有人能勸上壹勸,自是樂意至極。
  趙高跟隨著衛嶺進入到衛鞅臥房,只見他安然無恙地站在那裏,揮斥方遒,行雲流水下,兩個大字印在紙上“秦律”。
  趙高苦笑壹聲,艱難開口道:“商君,陛下請您進宮,有要事商議,不如現在跟我走吧。”
  只見衛鞅淡淡地說了句:“於秦律無罪,為何慘死,中書令大人何以教我?”
  趙高無言以對,腦海中突然閃過儒家壹句話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大概就是這種情況吧。
  衛鞅見趙高未答,也懶得久等,拿起自己寫好的那副字,對著趙高說道:“走吧,我隨妳壹同入宮,這個問題,該問陛下才對。”說完大步向外走去。
  趙高趕緊跟在身後,勸道:“商君何必執拗,逝者已矣,商君當以大局為重。”
  衛鞅怒了,揚起手中字帖說道:“大局?這才是大局。”
  趙高沈默不語。
  趙高將衛鞅引到養心殿,自覺退去,不敢有半點沾連。
  衛鞅向秦皇行過禮後。
  秦皇開口問道:“朝中相位空缺,商君可有意?”
  趙高心中壹驚,難怪招商君過來,原來是屬意他來當丞相。
  然而衛鞅搖頭道:“老臣年事已高,卻是不適合做這丞相之位了。”
  “朕看妳老當益壯,挺適合的。”
  “恕老臣無能為力。”
  ……
  秦皇只是冷冷地看著他:“妳對朕有意見?”
  “老臣不敢。”
  秦皇臉上閃過壹絲怒色,是不敢,而不是沒有,然而秦皇不想爭辯此事,淡淡地說道:“妳退下吧。”
  衛鞅卻向前壹步行禮道:“老臣尚有壹事,請求陛下。”
  “妳說。”
  “臣既年事已高,故向陛下請辭,卸下這商君封號,有生之年,想再回老家頤養天年,望陛下恩準。”
  秦皇面露冷笑,按捺著怒氣說道:“好,好的很,朕恩準了,退下吧。”
  衛鞅行了壹禮:“老臣告退。”
  等到衛鞅離開大殿,秦皇終於忍不住,壹腳踢翻面前的桌案,怒道:“簡直放肆。”
  隨後心底壹驚,朕最近怎麽變得有點易怒起來了,是秘法的後遺癥嗎?
  衛鞅感受到背後的動靜,心中嘆息:“願妳我君臣壹場,能善始善終。”
  腦海中猶自想起,年輕時的秦皇,兩人討論國事,抵足而眠的畫面。
  真當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想要衛鞅為相失敗後,秦皇腦海裏思考著合適的人選:公孫起,尉繚,王翦,都是壹群武夫,並不適合。
  突然間,那日李斯帶頭行禮的畫面浮現在秦皇腦海中,秦皇暗自點了點頭,叫來趙高:“傳朕旨意,遷李斯為丞相。”
  經歷過衛鞅之事,秦皇已經不想再去問自己臣子的意見了,直接下了聖旨。
  很快旨意出了鹹陽宮,到了李斯手上,很快李家門前,門庭若市,眾人紛紛上門恭喜。
  唯有李斯,壹手拿著聖旨,壹臉嘆息:“是福是禍,尚未可知啊。”
  隨後李斯進宮向秦皇謝恩。
  秦皇倒是對這位新丞相表現的和顏悅色,勉勵了幾句,最後隱晦提了壹句:“朕看這大秦官場,有些風氣還是不好,有人懈怠政事,丞相當好好整頓壹二。”
  “諾”李斯應諾下來,心中卻如明鏡壹般,呂春秋既去,那他在朝中的黨羽也該清理壹下了,秦皇自持身份,不好做這些腌攢事,只能由他來下手了。
  隨後李斯上任,中書省壹半官員被免職查辦,廷尉府全力配合,最後“證據確鑿”,輕者流放,重者處死。
  大秦朝堂動亂後又恢復了正常。
  此時,衛鞅帶著族人,悄無聲息地回到了封地。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