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

七月新番

歷史軍事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九月,秦國南郡安陸縣,傍晚時分,雲夢澤畔下起了雨,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21章 人生贏家

秦吏 by 七月新番

2019-5-17 22:12

  “果然,古往今來,圖書管理員多有藏龍臥虎之輩!”
  張蒼的學問,黑夫不佩服不行,古往今來,文科數學,真的是無所不精無所不通。不過其夫子荀子,本就是集百家大成者,難怪能教出這麽厲害的學生來。
  與張蒼壹起離開藏室時,黑夫又對他道:“昭王說,無其實,敢處其名乎?說得好啊!不過時至今日,大王已壹統天下,稱帝也是實至名歸了。子瓠如此博學,真就不去與諸郎共議帝號?”
  張蒼卻拍了拍自己的大肚子,笑道:“多的是人參與此事,我就不去湊這熱鬧了,躲在石室內,吃吃糖,看看書,豈不快活。”
  他指的“熱鬧”,自然是今日格外攪擾的禦史府,除了吏員幕僚外,以及隔壁的丞相府,今日有七十名儒生博士在這兩處商議,正在那爭吵不休呢……
  稍後,張蒼還說,陽武縣張家派來了新的庖廚,善做山東菜肴,邀請黑夫壹起去用饗。
  黑夫卻婉拒了他,他倒是很喜歡和張蒼交遊聊天,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獲,但張蒼家裏,他卻是去過壹次後,再也不想去了……
  為何?虐啊!
  張蒼雖然肥雖然宅,但他卻也是壹個人生贏家。
  出身鄉豪,衣食無憂,學習又好也就罷了,今年三十四歲的他,雖然無妻,卻有十五六個妾,八九個子女!
  反觀黑夫,至今依然是個單身狗。
  黑夫上次受邀去張蒼家吃飯時,壹進門就被那場面震撼到了,妾室們爭奇鬥妍,孩子或走或爬,宅院不大,卻熱鬧非凡。
  “我跟他,到底誰是穿越者?”黑夫第壹次對自己的人生感到了深深的懷疑……
  這麽多年來努力得到的壹切,在那壹刻似乎索然無味了。
  更氣人的是,那些妾室裏,竟有大半是倒貼張蒼的。
  原來這年頭,張蒼這種“身長大,肥白如瓠”的家夥,因為少有罕見,是被稱之為“美士”的!雖然他模樣並不英俊,但掩不住博學善談啊,而且說的話又不像老儒壹般枯燥,加上舉止彬彬有禮,那些關東的縣鄉姑娘與他攀談幾句,常被撩得春心蕩漾……
  “秦國的審美還是喜歡我這種膚色古銅,渾身腱子肉的壯士。“
  黑夫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但離開軍營的集體生活後,職務也松閑下來,他便有些感到寂寞了……
  “等議帝號之事了了,是時候去拜訪下老領導了。”
  黑夫知道,內史府不在渭南,而在渭北鹹陽城內。
  ……
  之後數日,議帝號壹事繼續醞釀發酵,那些秦王從山東征辟來的儒生博士們,在憋悶已久後,終於有了發揮的機會。他們出入丞相府、禦史府,引經據典,把千百年前的古事翻了出來……
  博士們上躥下跳,議郎也不甘示弱,雖然他們成分雜糅,有山東名法之士,也有關中貴族弟子,或者黑夫這種加塞進來的,卻都不願錯過這場參與帝國奠基的機遇,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諸君。”
  五大夫王戊還是壹副議郎領袖的架勢,他總結道:“既然大王是令群臣議帝號,也就是說,新的名號,當為某帝!”
  眾議郎對這廢話紛紛稱是,之後王戊又獻寶似地談論起秦昭王稱帝的故事,黑夫早就從張蒼處聽聞了,而且還親手摸過壹些歷史文獻呢……
  但最後,議郎們也沒有達成統壹的意見。
  “嬴姓以少昊為祖,少昊乃白帝,不如稱‘白帝’如何?”有個議郎如是說。
  另壹人卻道:“但奉常那邊說,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也,曰女修。既然秦以帝顓頊為祖,顓頊乃帝高陽,還是叫‘高帝’為妥!”
  旁側又壹人打斷道:“不然不然,若要追根溯源,還是要追溯到黃帝,為何不稱‘黃帝’?”
  王戊則自作聰明地說道:“我聽聞,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這便是秦之淵源,何不稱‘玄帝’?當年殷商之祖冥,亦曾稱之為玄王,既然如此,陛下稱玄帝,真是絕妙啊!”
  最後大夥又吵成壹團,各有理由,誰也說服不了誰。
  甚至還有人提議稱“昊帝”的。
  黑夫聽著好笑,日天帝麽?前世他看小說,還看到過有人建立過“昊朝”的呢。對了,主角還姓趙,那不就是趙日天了麽,真是笑死他了。
  不理會他們在那各出其策,黑夫只管好自己,在帛書上默默寫下了自己的答案,並將其塞入竹筒裏,熟練地封好口子。
  這時候王戊詫異地走過來,故意道:“左庶長去了壹天藏室,收獲頗豐啊,這麽快就寫下了?不知獻上的尊號是什麽?”
  “昧死鬥膽壹寫,陛下定不會允,豈敢再言?”
  不管他們怎麽問,黑夫都不說,帛書已封入竹筒,並印上了議郎的印,不經秦王或郎中令允許,已無拆封可能。王戊也只好作罷,並以為黑夫壹個鄉巴佬,肯定提不出什麽好的建言。
  “別是奪我提議的’玄帝’用之就行……”他還是有點擔心。
  不過王戊的小人之心,在郎中令將諸議郎所進尊號獻上去後,他們與那七十多名儒生博士在章臺門處相遇時,便無影無蹤了。
  兩邊相互試探性地詢問壹番後,議郎們發現,自己的想象力,被這群不要臉的儒生秒成了渣……
  “某帝?”
  壹位來自鄒地的年長儒生,聽王戊得意洋洋地說了“玄帝”的尊號後,忍不住笑出了聲。
  博士們雖然也來自不同學派,七十余人,竟能分十來個派系,相互撕逼沒有壹日消停,但在對上其他群體時,卻還是齊心協力的。
  於是,這位鄒博士和其他博士對視壹眼後,便說道:
  “吾等奉命在丞相府、禦史府商議後,進言曰:昔者五帝地方千裏,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壹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
  “故帝號已不足尊,唯皇可也!”
  “皇?”
  除了黑夫外,眾議郎都目瞪口呆,他們都糾結在“帝”上了,哪能想到這茬呢?
  按照儒生們不知從哪裏找出來的“典籍”證明,結合當世傳說,三皇可是比五帝還要古老的,不過到底三皇是哪三個,說法也不壹而足,或說是伏羲、女媧、神農,或說是伏羲,神農,黃帝。
  雖然議郎為六百石之官,地位俸祿都比博士高,但在拍馬屁的技術上,卻被博士們完爆了。
  這時候,黑夫也瞧見,博士中,有個笑容有些尷尬的年輕人,正是在陳縣舜廟被他手下們搜身的魯儒叔孫通……
  “叔孫先生。”黑夫走過去和他打招呼,他還因聽到了叔孫通的壹番自言自語,算捏著他壹點把柄呢。
  叔孫通不敢怠慢,與黑夫見禮後,黑夫便出於好奇,問博士們到底獻上了何種尊號。
  現在眾人的帛書已經獻上,無從更改了,說也無妨,於是叔孫通對他輕聲道:“雖然吾等決意獻三皇為尊號,但對於三皇之中誰最尊貴,卻因學派不同,而看法不同……”
  這很正常,儒家內部分了好多學派,都快打出狗腦子了,除了傳統的各家外,因為為不同經典做註不同,又分了好多,例如春秋分三家,詩也分數家,為某壹句微言大義的理解區別而不相為謀。
  叔孫通道:“於是吾等分為了三派,爭議不休,而後,左右丞相、禦史大夫、廷尉選定了泰皇……”
  黑夫問他:“那妳獻了什麽?”
  叔孫通道:“我當然是隨大流了,左庶長還記得在陳縣見過的漆雕氏和樂正氏二老麽,他們和二十余博士則獻了另兩個,漆雕氏認為地皇為佳……”
  “而樂正氏則進獻了他們以為最尊貴的尊號。”
  “是什麽?”黑夫還真不太了解三皇的名號。
  叔孫通笑道:“天皇!”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