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

嶺南仨人

科幻小說

106337號平行時空。
太陽系,第三行星——藍星。
公元2017年,3月19日。<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二十九章 進化(三)

智人 by 嶺南仨人

2023-9-11 22:17

  確定好各種新器官和新基因序列的框架,就是這壹次研討會的目的。
  而除了研討會提出的新器官,極其背後的基因序列,再加上之前已經在研發的“副腦”,壹共是八種新器官。
  其中“內循環器官”,是這壹系列新器官之中,難度最大的壹個,甚至比“副腦”還難上不少。
  畢竟“光合皮層器官”可以借鑒植物和藍藻的葉綠體。
  “儲能器官”可以從六爪文明的生物身上借鑒它們獨有的儲能細胞。
  “壓縮氣體噴射器官”雖然可以從地球目前的放屁蟲之類可以借鑒,但是效率確定不太高,不過至少有放屁蟲的平替版本,同樣不需要太過於關註。
  “遠程通信器官”這個器官則有些復雜,比如磁場視線、超聲波壓力素、電磁波感應細胞之類,倒是可以做到短距離和中距離通信,但是遠距離通信,就明顯不太行了,畢竟磁單極晶體通信是沒有辦法天生的。
  “礦物分解吸收器官”則參照之前智人公司研發的各種分解微生物。
  “抗輻射和抗高能粒子的外殼器官”這個也比較麻煩,為了確保抗輻射和抗高能粒子的效果,外殼肯定不能太薄,但是考慮到人體的承受力,又沒有辦法太厚。
  總而言之,八種新器官的設想絕大部分已經出來了,甚至壹部分已經有了樣品。
  但是唯獨“內循環器官”這個新器官,目前還處於難產階段。
  因為這個“內循環器官”,與其說是器官,倒不如說是壹套系統,其包含了連接新器官和舊器官的血液循環系統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等。
  其實普通生物再強大,也沒有辦法實現真正的內循環,這是宇宙規則決定的。
  畢竟當前宇宙之中的壹切物質,必須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和熱力學定律。
  生物體自然無法例外。
  人家仙人都要吸收各種靈氣維持力量,就更別提當前這個物理規則更加嚴密的宇宙了。
  對於內循環器官,在場的壹眾生物學家、醫學家、基因學家們,都知道不能實現真正的內循環器官。
  除非身體可以直接利用放射性物質,才有可能實現偽內循環器官的技術。
  問題是誰敢用放射性物質作為細胞的原材料?
  這不是找死嗎?
  李青葉聽到十幾個研究員在爭論不休這方面的內容,顯然壹部分激進的研究員,是有計劃使用放射性物質作為細胞原材料的。
  比如來自亞洲生物研究所第5003實驗室的什巴耶夫博士,他就向李青葉介紹了自己的設想:
  “董事長先生,自然界之中,同樣存在各種可以可以適應放射性物質的生物,我的設想之中,是專門設計壹個核電池器官……”
  然而另壹個研究員卻立刻反駁:“什巴耶夫,妳太異想天開了,現階段的核電池器官方案太危險了,放射性物質對細胞的毒害,妳根本沒有辦法消除。”
  什巴耶夫毫不客氣地反駁回去:“呵呵……邦迪,如果不投入和研究,這個技術永遠不會成熟,我相信未來的某天,新人類肯定需要核電器官,才可以保證身體龐大的能源需求。”
  眼看雙方爭論不休,李青葉也是壹個頭兩個大。
  畢竟這幫家夥各個都是心高氣傲的頂級研究員,加上智人公司內部的公平環境,這讓很多研究員養成了互不相讓的性格。
  只要理論和技術沒有被打破,很多研究員就不會認輸。
  什巴耶夫博士對於自己的核電器官理論非常堅持,他和其他幾個研究員又爭論不休起來。
  李青葉對於這種事情又不好說什麽。
  對於什巴耶夫的核電器官,很多人都知道。
  在李青葉看來,核電器官如果要擺脫當前的困境,必須克服很多問題。
  比如采集放射性物質的問題,又要避免放射性物質在人體的內循環系統之中,難度可見壹斑。
  除非什巴耶夫可以找到衰變過程中,不釋放中子的那壹部分放射性物質。
  ……
  李青葉等人又開了壹天的研討會。
  在壹眾研究員的查漏補缺下,人造器官、人造染色體之類的框架,終於獲得了上百份方案。
  盡管這些方案還很粗糙,但是這些方案上的思路,都是很有潛力的。
  雖然李青葉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方案可以走到最後,但他還是大筆壹揮,同意了各個研究所的課題。
  第三天早上。
  李青葉、田合萌剛到研討會現場,就有不少人滿臉喜色跑過來,很快倆人周圍就被包圍過來的研究員擠得水泄不通。
  不過今天還有事情要公布,田合萌趕緊說了壹聲抱歉,就急匆匆上了講臺。
  “咳咳,各位同事們,妳們申請研究六爪人的身體組織,由於六爪文明的生物基因和我們地球不太壹樣,為了避免外星微生物入侵到地球生態圈,我希望大家要遵守公司的規定……”
  她表情越發凝重起來,然後繼續說道:“各位應該清楚外星微生物的風險,因此以後要研究只能去月球,或者去火星那邊。”
  “多謝田部長。”
  “我們壹定去月球和火星。”
  就在此時,李青葉也掙脫了壹眾研究員的包圍,來到了前排。
  而田合萌則繼續發言:“新人類的新器官已經完成了設計草稿,接下來就是研究如何實現,希望大家可以再接再厲。”
  啪啪啪……
  壹陣稀疏的掌聲之後,研討會的討論變得越發火熱起來。
  其中對於核電器官非常熱切的什巴耶夫博士,又屁顛屁顛跑過來李青葉這邊,顯然這個家夥不會輕易放棄核電器官的研發。
  只是李青葉對於核電器官的研究也不多,因此他只能給什巴耶夫的實驗室加壹筆投資。
  真理越辯越明,科技越研究就越發可怕。
  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研討會也逐步走向尾聲。
  經過這10天的研討,李青葉和壹眾研究員完成了初步的進化之路規劃設計,然後就開始分出各種子任務,讓公司所有的生物學家都參與進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