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征服荒漠的開端
重生科技學霸 by 瘋子C
2022-6-2 21:55
“壹個女同誌,還是已經不搞科研,竟然能當上航空發動機研究院院長之職,天理難容!”
“水木百年清譽毀於壹旦,某些人為了爭權奪利,毀我水木根基!”
“嗚嗚嗚~~水木的英靈們,妳們在天上看看,看看有人在毀我水木,將水木弄得烏煙瘴氣!”
“朗州雌雞化為雄、松州雌雞化為雄!水木百年基業迎來浩劫!”
“……”
水木論壇,那是壹片哀嚎,很多人紛紛發言,沒有人提到秦元清,但是卻影射得清清楚楚,話裏話外都是指責秦元清是新學閥,危害水木發展。
但是也就這些固執人物的哀嚎,學生們則是根本不鳥他們,所以雖然掀起輿論攻勢,但是卻波瀾不驚,秦元清都沒有理會,畢竟有些人啊看不得別人的好,得了紅眼病。
隨著水木大學每年引入數百、上千個新鮮血液,這些還抱著固有念頭、將水木視為自己的壹畝三分地的老人,遲早都會被掃盡歷史的垃圾堆裏面。
這些老壹輩的水木教授、副教授,這些年可能是感受到壓力,覺得沒有以前自由,有的主動辭職,前往其他高校任教,有的則是因為我行我素結果考核不合格被解聘。
有時候改革就是這樣,循環漸進,無法壹刀切,把所有的遺老遺少都掃清。
4月1日,愚人節,全國、全世界都被壹則消息給震驚了,華夏政府正式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壹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鵬城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壹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設立雄安新區,對於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可以說,再怎麽高度評價雄安新區那是壹點都不為過。
央視主持人就評價說,雄安新區也許十年之後就是華夏又壹座壹線城市。
秦元清感受到國家的重視,因為國家宣布在雄安新區建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探索人工智能相關領域。
這簡直是給雄安新區開了壹個外掛!
整個雄安新區包括雄縣、容城縣、新安縣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裏,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裏,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裏,而它的常住人口是104.71萬人。
秦元清倒是沒有想過前往雄安新區,在關於雄安新區漫天新聞中,秦元清前往隴省媼圍縣。
時隔幾個月再臨媼圍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沙漠治理研究院已經成了壹片繁忙的工地,這裏將建成世界壹流的沙漠治理研究院,專門探索沙漠治理的方法。
當然研究院已經在媼圍縣租了壹套房子,已經在開展工作,研究院從壹開始的20人,已經變成了400人,而且每個月都有人陸陸續續前來報道,畢竟這壹次單單招聘了就有2000人。
來到壹處巨大的工地,施工隊正在將荒灘改造成良田,這荒漠的治理,首先要固定流沙、拉土造田、改良鹽堿土質,才能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適度開發農田。
眼下,正有幾百人在研究院請來的省林業局治沙技術員的指導下,大面積種植沙柳。
前面用拖拉機開溝,後面將樹苗斜插種植,剛好露出小苗,全部埋死壓實,然後略微澆水。到了秋天就會長出三四枝壹米以上的桿莖,成活率壹般在90%以上。
沙柳為沙漠植物,也是極少數可以生長在鹽堿地的壹種植物。其抗逆性強,較耐旱,喜水濕,抗風沙,固沙保土力強,是我國沙荒地區造林面積最大的樹種之壹。
沙柳形如火炬,具有幹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澇淹不死的“五不死”特性。
春季來臨時,風沙肆虐,沙丘平移,不管沙柳被埋得多深,只要露壹個頭在外面,它就能夠茁壯成長,雖然不怕幹旱,但雨水充足它也能夠壹樣生長。它不怕牛羊啃,即使把四周的皮都啃光了,只要在裏邊有壹枝牛羊夠不著,過不了多長時間又恢復了生機。
沙柳的經濟價值也比較高——可做紙板,造紙。它所含的熱量和煤差不多,可發展成每三至六年砍壹次的綠色沙煤田。
當然秦元清可是看不上綠色沙煤田那點收益,化沙地為田才是最重要的。
沙柳能把沙丘牢牢地固住,而且成片成串的沙柳形成的植物帶,涵養了沙地的水分,削平了沙包,沒有幾年就能形成了壹片片綠地。
沙漠化治理,改善整個區域環境,才是秦元清看中的。畢竟相比起它的投入,它的產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現在正在開展的這壹片,就在建設的研究院附近,預計到了明年,周圍方圓三公裏都不再是荒漠,而是翠綠蔥蔥。而研究院的大手筆,也給了媼圍縣帶來了可觀的就業,畢竟在附近靠近有水源的,可以采用這沙柳,可是再往外,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而沙柳的特性,也讓它成為了研究院的研究對象。
可以說,整個媼圍縣就是研究院的實驗地,壹旦成功了,那麽才是國家真正介入的時候,那時候動員的就是全國之力。畢竟國內有70萬平方公裏沙漠,連同50多萬平方公裏的戈壁在內的話就是128萬平方公裏。
想要整治128萬平方公裏的荒漠,個人是不可能的,哪怕秦元清的身家財富再翻壹倍都不可能,這得國家力量進行舉國動員。
“秦主任,目前我們已經和六個沙漠科研所達成了合作,將壹邊植樹造林,壹邊培育新的品種,探索出壹種可以降低治理成本的植物!”謝院長說道。
自從成立研究院後,他就被任命為研究院的院長,不過是掛在生命實驗室底下,至於級別則是正科級。
“老謝,這邊就交給妳,有什麽需要我解決的,妳壹定要第壹時間告訴我!”秦元清正色地說道。
媼圍縣生活環境堪稱惡劣,遠遠無法與北京相比,這些研究人員將長時間呆在媼圍縣,平均兩個月才能回北京休假壹次,在這裏水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妳想壹天洗壹次澡都沒辦法。
而這種研究,又是盲人摸象,得靠大量的實驗和研究才能培育出合適的植被,而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搞出來,也許壹年,也許兩年,也許需要五年,也許需要十年!
“秦主任,我們正在從事的是壹項神聖的事業,只有征服了戈壁大漠,我們華夏才能有生存空間!”謝院長堅定地說道:“就是死,我也要死在這裏!”
秦元清聞言,心中頗受感動,拍了拍謝院長的肩膀。正是因為有很多這樣懷著崇高理想前赴後繼地投身於祖國的偉大事業,華夏才能短短時間內從壹片廢墟建立起現代化工業,成為壹個現代化工業國家。
這壹項偉大事業,是千秋萬代造福後世的事業,錢的投入是壹方面,人力的投入又是壹方面。
沒有堅定的信仰,根本沒辦法在這裏呆多久。
“謝院長,有妳在這裏,我放心!”秦元清充滿著信心地說道:“我相信用不了五年,媼圍縣就會成為壹片綠色海洋,我們這壹份事業,壹定會成功的!”
這壹項研究的方向,主要有雜交、轉基因、基因突變等手段,而這些研究手段都得壹個個方向去深入研究,紮根於此,壹步步去探索,這是壹種生命的探索,涉及到的研究人員不是壹個小數量。
2000人只是第壹步,接下來研究院每年都會招收至少上千名的本科畢業生、研究生,前來媼圍縣投身於這壹項偉大的研究方面。
壹大片地都屬於研究院承包的,所以研究院所有。這意味著研究院可以大膽在這裏放手研究搞科研,不用擔心植樹造林,結果沒幾年樹林被砍了。
當然這裏也不僅僅進行植樹造林,還建設風車進行風力發電以及太陽能發電,以供應整個媼圍縣的電力需求和研究人員的工作需要。
秦元清也看到了,目前正在植樹造林的,選用的沙柳、白楊樹、梭梭、檉柳、胡楊、花棒、楊柴等植被,以前華夏三北防護林工程,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用了數十年功夫,終於初步建立起防護林帶,使得北京終於免受沙塵暴之苦。
可是要知道,那代價是巨大的,是無法用在128萬平方公裏的荒漠區域治理的,必須得找壹種便宜、簡單、需水量少的植被以及治理手段,才能整治沙漠。
也不知道媼圍縣的領導怎麽知道秦元清來到媼圍縣,秦元清還沒有離開,他們已經上門拜訪,秦元清雖然不怎麽喜歡這種打交道,但是也知道縣官不如現管,研究院很多工作都是需要媼圍縣領導班子進行配合,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秦元清還是接見了他們,和他們壹起視察了研究院的施工工地,以及規劃圖,看到完整的規劃圖,媼圍縣的領導都壹個個興奮得很,壹旦實現了,那麽媼圍縣的居住環境將大為改善,再也無需受荒漠之苦。